向FeI2和FeBr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氯水,下列离子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2Fe2++4I-+3Cl2===2Fe3++2I2+6Cl- |
B.2Fe2++2I-+2Cl2===2Fe3++I2+4Cl- |
C.2Fe2++2I-+2Br-+3Cl2===2Fe3++I2+Br2+6Cl- |
D.2Fe2++4I-+4Br-+5Cl2===2Fe3++2I2+2Br2+10Cl-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B. |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
说明Fe(OH)2易被还原成Fe(OH)3 |
C.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
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生产 |
铜离子可以氧化碘离子,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
2 |
4 |
7 |
9 |
n(Y)/mol |
0.12 |
0.11 |
0.10 |
0.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L-1·min-1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ν(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W)>r(Y)>r(Z)>r(X)。X与W同主族,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
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
C.仅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
D.化合物X2Z2与W2Z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
下表中列出了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
物质 |
CH4 |
C2H2 |
H2 |
燃烧热/kJ/mol |
890.3 |
1299.6 |
285.8 |
已知键能:C—H键:413.4 kJ/mol、H—H键:436.0 kJ/mo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C键能为796.0 kJ/mol
B.C—H键键长小于H—H键
C.2H2(g)+O2(g)=2H2O(g) △H=﹣571.6 kJ/mol
D.2CH4(g)=C2H2(g) +3H2(g) △H=﹣376.4 kJ/mol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
B.热稳定性:![]() |
C.还原性:![]() |
D.酸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