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
B.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
C.溶液中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光带 |
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冷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Z<T<X |
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T<Q |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
实验证明:若用电解熔融KCl制钾,发现钾熔于熔融KCl中难分离,且电解过程中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等。因而工业不用电解熔融KCl制钾,而用金属钠与KCl共熔置换制钾:
Na(l)+KCl(l)NaCl(l)+K(g)△H>0。 下面是四种物质的熔沸点:
K |
Na |
KCl |
NaCl |
|
熔点/℃ |
63.6 |
97.8 |
770 |
801 |
沸点/℃ |
774 |
882.9 |
1500 |
1413 |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推知用Na与KCl反应制取金属钾的适宜温度是
A.低于770℃B.约850℃C.高于882.9℃D.1413~1500℃
HF为一元弱酸,在0.1mol·L-1NaF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c(F-)>c(Na+)>c(OH-)>c(H+) | B.c(F-)+c(HF)=0.1mol·L-1 |
C.c(OH-)=c(HF)+c(H+) | D.c(Na+)+c(H+)=c(F-)+c(OH-) |
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 Cl2全部溶于水后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 |
B.标准状况下,0.56 L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25NA |
C.25℃时,1 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02NA |
D.标准状况下,22.4LNH3溶于1L水中得到1.0mol/L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