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我们的民族为什么那么热爱脚下的土地,那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诗性因素,也是中华民族青春常在的诗性因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民族的文化意识,深植在国民的温馨记忆里。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B.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C.体现时代精神是的文化发展的要求 |
D.要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比例远远高出汉族代表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
A.少数民族公民比汉族公民享有更多权利 |
B.各民族享有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
C.少数民族享有自治权 |
D.形成了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
建国以来,根据我国民族况自身特点,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依法建立了155人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表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符合我国国情
②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③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④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一支桨中止了和另一支桨的协作,这只船便只能在湖中绕圈子,而不能直达彼岸。”这句谚语启示我们,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必须
A.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 B.保证民族自治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
C.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 D.调动信教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
大家认为,在2 1世纪,一个国家的兴衰、经济的增长,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高科技发展水平。这是因为
A.一国的科技力量成为决定其国际地位的惟一因素 |
B.科技实力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
C.科技实力成为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D.增强科技实力是国家发展的目的 |
对于政治多极化趋势的认识正确的是
A.多极化是指世界各国实力平衡 |
B.多极化趋势有利于遏制美国搞单极世界,从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是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再分配 |
D.在多极化格局中,第三世界起主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