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的改革一直在路上,2014年中国再一次高举改革的旗帜,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话题再一次引起社会热议。
热议一:教育改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各项新政不断出台,让人耳目一新。高考改革落地,职教改革提速,校园足球“升级”,义务教育力争实现“无择校”等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热议二:价格改革
居民们最关注的关系千家万户生活的价格改革也是近年来政府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的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是为了切实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有利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破除垄断,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以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推动转方式、惠民生。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价格改革的依据。并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如何推进改革?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新型思维方法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2年“国考”共计招录约18000人,堪称“史上最大规模”。其中,地市县区这类基层职位将招录13000人,占总计划的73%,其中三分之二的职位面向应届毕业生。从这一数字,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向下”的政策引导。“向下”政策的引导,体现了国考更加重基层,重实践的招录趋势。
材料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经济、调结构”仍将是未来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从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十七大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直至十七届五中全会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作出了具体部署。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国考”重实践招录的合理性。
(2)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所蕴涵的哲
理。

天宫一号,苍穹寻梦;神州八号,太空追梦;天神合一,华夏圆梦。
2011年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太空理想的第二个步。从1999年的“神州一号”到2011年的“天神合一”,在这13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按照既定的步伐步步向前。而在这一步步的脚步当中,中国的航天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与美、俄等国家40年前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寻梦、追梦、圆梦”的航天探索历程所体现的《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懒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
(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