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增加 |
B.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
C.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
D.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将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A.400a·0.8m | B.0.8a·400m |
C.a·320m | D.320am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B.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 |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打开电灯 |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③表述类型 |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类型 |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③表述类型 |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所示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