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播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不仅收视率屡创新高,还引发了社会对美食、民俗、文化认同等话题的热烈探讨,更带来了商机。地方特产、锅碗瓢盆热卖,“美食之旅”使旅游线路成为热门,一部纪录片火爆了媒体、商家和产业。
请你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简析《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
2010年11月,广州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盛会——第十六届亚运会。“有朋自远方来”,广州,要让四方来客在宏大的国际机场里感受到广州人的热情,在比赛场馆里感受到广州人的真挚喝彩,在繁华的社区街道和公共场所感受到广州人的文明风范。媒体称赞,广州亚运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广州印象,将给我们留下丰厚遗产。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亚运会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表一: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状况(单位:元)
时间 |
城市 |
乡村 |
1979年 |
400 |
200 |
2009年 |
20000 |
8000 |
表二:某地居民消费结构(%)
时间 |
食品 |
衣着 |
教育 |
旅游 |
1979年 |
75 |
18 |
5 |
2 |
2009年 |
30 |
30 |
20 |
20 |
(1)表一和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要更好地发挥消费的作用,国家应当处理好哪些经济关系?
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但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有专家指出,受全球经济危机和我国股市走弱的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减缓。收入预期和经济不景气的明显下行趋势将直接导致我国消费者信心的下滑,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存在降温可能。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请运用经济学有关道理回答(1)-(2)问:
(1)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可能降温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2)“经济不景气时,需要在全社会鼓励消费。”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经成为甚至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通的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09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7亿户。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几百元。
(1)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8 分)
(2)手机生产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8分)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