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1)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有关角度谈谈社会各界应如何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2)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怎样让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上网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调整方案公布后,广大公民纷纷建言献策。某校高一(5)班陈晓双同学,提出了端午节调整如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休息的建议,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国务院法制办。
结合材料,回答:
(1)晓双同学的做法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公民参与民
主决还有哪些其它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这些方式对我国政府的决策工作有哪些积极意义?
材料一截至3月23日,旱灾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区)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损失十分严重。
材料二按照石家庄教育局“低碳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2010年3月27日,河北正定中学倡议全体师生共同参加“仰望星空,守望家园”活动,共同迎接“地球一小时”。自觉关掉电灯、断开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如手机充电器、电视机、微波炉、MP3播放器、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等,以此表达保护我们共同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据供电部门分析,每位市民只需在“地球一小时”期间自觉关掉电灯,即相当于向灾区捐赠1桶容量为18.9升的饮用水。
(1)结合材料一,政府应该履行好哪些职能来应对旱情?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近几十年来沿岸工农业、商业迅猛发展,导致滇池流域的环境污染成为云南省严重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给当地工农业生产、旅游业和人民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材料二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令人关注的是,目前江西还处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经济总量与人口持续快速增长。脆弱的生态与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是鄱阳湖地区面临的严酷现实。
材料三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在具体做法上,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的发展区,界定区域功能,明确发展方向。
(1)为了防止滇池的今天或许就是鄱阳湖的明天,我国政府应该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
(2)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在对大型湖泊流域的生态治理和开发利用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3)结合材料,阐述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材料六:新疆是古“ 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结点,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西部大开发战略又使新疆一跃成为西部贸易桥头堡,内联外引,辐射中国东中西部。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以新疆伊犁地区为立足点,以中央实现少数民族“富民固边”的政策为指导,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效地实现以中亚为市场辐射的经济圈,直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继而重新筑起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以振兴民族经济,建设和谐社会。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民族地区开辟“新丝绸之路”的过程
中如何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2)结合材料,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分析说明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05—2008年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比较(图9)
注:2008年居民消费率,发达国家平均为70.1%,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4.7%。
材料二 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仍旧疲软。同时,国内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在一些常规制造业已经有产能过剩现象,部分基础设施投资也有类似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找到新的投资增长点。而城镇化是重要选择。专家指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和就业,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材料三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针对农民负担屡减不轻,农村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的趋势,“三农”问题作为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被写入中央文件。针对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状况,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统筹城乡的战略思想贯穿在2004年至2010年发布的七个中央一号文件中。
(1)描述图9显示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依据图9结论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提高执政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
(3)运用哲学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党对城乡关系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