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栽培和传播缓解了古代亚洲人粮食不足的状况,成为世界耕作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距今5000年前,我国华南地区的先民利用野生稻进行选育,培育出的栽培水稻品种向亚太地区扩散。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开发的精耕细作技术(防洪、灌溉、修筑梯田等)日趋完善,这些水稻种植技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至今仍然在水稻耕作文化圈广泛使用。下图示意水稻种植文化传播概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气候资源是水稻孕育演化的重要条件。野生稻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距今5000年前,栽培水稻扩散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世界水稻种植文化中心,该地适宜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
(2)水稻育种技术彰显了华夏人民的智慧。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传往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然后向东传入___________(国家)。与栽培水稻起源地的品种相比,这种新品种具有耐___________(填“旱”或“寒”)的特征。
(3)水稻种植在我国古代实现了因地制宜。秦、汉时期人们在平原和坡地开发了不同的水稻种植技术。与平原相比,坡地种植水稻更需要的精耕细作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三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迎来经济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2020年全国粮食稻谷总产量21186万吨,全国人均147.1千克。其中东北三省稻谷产量4008万吨,占全国18.9%,东北三省人均406.9千克,是全国人均粮食产量的2.76倍。
材料二:2024年元旦假期期间,黑龙江旅游人气火爆热度屡创新高。全省累计接待游客(昵称“小土豆”)6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旅游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364.7%。其中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万人次,多项旅游数据突破历史之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大爆出圈。
材料三:“东北三省图”及“哈尔滨第25届冰雪大世界景观图”
(一)辨地形 说农业
(1)由材料三中“东北三省图”可知,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________,________。
(2)①表示________平原,农作物一年________熟,这里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是我国的“北大仓”。
(3)由材料一可知,东北三省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答一条即可)
(二)析交通 谈发展
(4)北京的游客乘火车到哈尔滨游“冰雪大世界”,需途经的铁路线A是________线。
(5)结合材料二及我们的冬季生活体验,从气候角度分析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项目的有利条件:________。(答一条即可)
(6)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火爆出圈,带动了全省的经济发展。请你为家乡齐齐哈尔增加知名度献策献计:________。(答一条即可)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我国区域________(填数字)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
(2)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________。
(3)②、③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A—B________—________一线接近。
(4)②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____带,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_。
(5)④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________。(答一条即可)
河流是陆地与海洋的使者。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甲________山。
(2)黄河流经上、中游分界点A________后,进入乙________高原。乙高原东起丙________山,在这里常见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
(3)黄河流经桃花峪后进入丁________平原,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________”。
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这片宽广的土地上,谱写了灿烂的时代篇章,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领土最北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填字母),邻国E是________。
(2)主要聚居在B省级行政区域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其传统节日是________。
(3)D是________岛,它和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都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岛上的________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4)C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________,它所濒临的海洋是________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