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9月3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习近平强调,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材料二: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9月3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后回答:
(1)纵观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2)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后,我国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3)面向未来,我们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一:2014年3月3日-15日,“两会”(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为民惠民,注重改善民生。
材料二:两会热点材料:健全监督体制、反腐;城镇化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食品安全问题……);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
[学以致用]
(1)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党和政府正在努力维护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分析原因]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
[行动起来]
(3)两会的召开为盐城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八⑴班的同学想要在盐城市民中积极宣传两会的精神,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至少两种)
[建言献策]
(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2014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获奖证书,紧握老科学家的手,温暖赤子报国的心。
于敏。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一段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的传奇。1967年6月17日8时,罗布泊沙漠腹地。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速度世界第一。巨大的成功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
狂风,沙暴,饥寒;休克,便血,失眠;坚守,奋战,奉献……
于敏全凭满腔忠诚的热血拼搏、鏖战,和许许多多有名、无名的“核卫士”一道,实现了“氢弹突破和武器化”,挺立起新中国不屈的脊梁。
英雄,不轻言止步,只因国之使命在肩。
(1)于敏身上体现了哪些正能量?
(2)“英雄,不轻言止步,只因国之使命在肩。”于敏肩上的使命来源于?
(3)于敏是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肩负国之使命的?
材料一:近年来,“免费午餐”、“衣加衣”、“给孩子加个菜”……亿万网民参与到民间公益活动中去,为贫困者送去温暖,他们乐在其中。
材料二:运动会上,七年级某班的同学给接力赛加油——接力棒带着你摩擦出的火光/暖了我的手/在急讯中,我们眼光在煞那间传递的是永恒,是团结,是友爱/你的吼震撼了你我他/让我们共同演绎这扣人心弦的激情飞荡/让我们共同为集体,欢呼雀跃。
(1)请运用《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和《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有关知识,说说网民们和同学们两种不同的快乐?
(2)请运用七年级《思想品德》有关知识,说说我们献爱心时要在哪些方面维护受助人?
民以食为天。掌握必要的购物知识,正确选购食品,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1月18日,妈妈让小明去超市买一些饮料招待客人,他兴冲冲的去了。买回之后,妈妈仔细一看,告诉他,这盒饮料最好别喝了,说着把标签(下图)中的相关内容指给他看。小明一看,恍然大悟。
(1)你知道小明从哪里看出饮料不宜再饮用?
(2)小明买到不合格的商品,他可以通过哪些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3)类似小明的经历,相信不少人都曾遇到过。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消费环境是每个消费者的共同心愿,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心愿,请你也贡献一下你的智慧。(试从三个不同不同角度回答)
珍惜青春——遭遇险情有对策
据报道,初三女学生小丽周末去同学家玩,傍晚返回时,为图方便,她坐上一辆“黑车”,不料被“黑车”司机抢劫、绑架、囚禁4天,期间多次遭到殴打虐待。后来,小丽乘“黑车”司机不备,偷偷向家人发出求救短信才被解救。
小丽因为误搭“黑车”引发的悲剧,让很多人思考,这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又该如何避免?出门搭车,究竟该如何保护自我,避免被伤害?让我们一起参与到第九课的学习中来。
(1)生活中的险情包括和。
(2)对于女学生来说,自我保护的防护衣是()
①保持高度的警惕②文明的举止行为
③得体的衣着打扮④禁止与异性交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3)针对近期发生多起女学生乘坐“黑车”失联被害的案例,为提高同学们安全出行意识,亮亮所在班级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帮亮亮为这次班会拟写一个主题(标语)。
(4)生活中,假如遇到右图所示情境,你会有哪些应对方法?
(至少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