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③④⑤ |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
C.先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后形成断层 |
D.东非大裂谷与M地的地质构造相同 |
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
A.a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b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
B.c河段附近地区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
C.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
D.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
下图为欧洲局部区域某月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小题。此时,甲、乙两地相比( )
A.风力甲地等于乙地 | B.甲地天空中云量多于乙地 |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 D.气温日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
此图所处的时间最不可能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由图可知( )
A.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 ℃ | B.①处气温高于24 ℃ |
C.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多于郑州 | 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600 mm |
影响②处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 )
A.冬季风、地形 | B.夏季风、地形 |
C.冬季风、洋流 | D.夏季风、洋流 |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小题。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中,平均坡度最大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乙、丙、丁四河段中,径流受L湖调节最明显的是( )
A.甲河段 | B.乙河段 |
C.丙河段 | D.丁河段 |
下图为某社区在2005~2009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出、迁入数量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该社区5~24岁人口净迁入约( )
A.750人 | B.950人 |
C.1 250人 | D.1 750人 |
下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回答小题。
流域 |
流域面积 /×104 km2 |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
径流总量 /×108m3 |
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 |
水资源利用率*/% |
珠江流域 |
45 |
1 470 |
3 338 |
12.3 |
18.5 |
淮河流域 |
27 |
920 |
622 |
63.3 |
59.4 |
注:标*的为2005年的数据。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
A.淮河流域面积小 |
B.珠江流域年降水量大 |
C.珠江流域径流总量大 |
D.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大 |
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1 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量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多少倍( )
A.2.5 | B.5.4 |
C.13.4 | D.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