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断层P2、断层P1 |
B.断层P1、断层P2、褶皱 |
C.断层P2、断层P1、褶皱 |
D.褶皱、断层P1、断层P2 |
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被a、b岩层覆盖 |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 |
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
D.下陷侵入d、e岩层 |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据此,完成以下问题。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西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北风 | D.东南风 |
此后几天内,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 B.反气旋 |
C.冷锋 | D.暖锋 |
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落,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 B.为夏至日 |
C.日出时间为世界标准时6时 | D.昼夜等长 |
读某区域1月等温线及河流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已知图中a与b的温差为5℃,b等温线的数值为()
A.0 ℃ | B.5℃ |
C.10℃ | D.-5℃ |
甲地附近等温线密集,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 B.地形 |
C.纬度 | D.大气环流 |
每年10月4日至10日为世界空间周,2014年世界空间周的主题是“空间科技为您导航”。目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空间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观测和监测站。据此,完成以下问题。空间站能够进行全球观测和监测,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 B.RS |
C.GIS | D.数字地球 |
在世界空间周期间()
A.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工作接近尾声 |
B.洛阳日落方位逐渐北移 |
C.三亚正午阳光照进教室内面积渐小 |
D.悉尼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
下图是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工业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灰水足迹(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据此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下列有关国家与工业产生的水足迹的描述,符合图示的是()
A.发达国家的灰水足迹比重很小 |
B.水足迹和工业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
C.水足迹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 |
D.日本灰水足迹比重大于印度 |
各国为降低工业产生的灰水足迹比重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①优化工业产业结构②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加大蓝水足迹比重
③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
B.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
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
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