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回答问题。
项目(各项目代表要素) |
资本投入量 |
人力投入量 |
自然资源效率 |
资本效率 |
人力效率 |
化肥纯量(Kg/公顷) |
劳动力(劳动日/公顷) |
粮食/耕地(Kg/公顷) |
粮食/化肥(Kg/Kg) |
粮食/劳动日(Kg/日) |
|
全国平均 |
264.53 |
199.5 |
4 377 |
16.55 |
21.94 |
西北6省 |
197.25 |
213.5 |
2 833 |
15.75 |
13.86 |
西南4省 |
186.60 |
312.3 |
3 979 |
21.44 |
12.69 |
中原4省 |
320.93 |
180.2 |
4 486 |
13.98 |
24.83 |
东南5省 |
317.18 |
169.4 |
5 665 |
18.61 |
36.56 |
东北、新疆 |
235.65 |
119.4 |
4 908 |
21.78 |
42.25 |
表中所示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最高的是( )
A.西北6省 | B.西南4省 |
C.东南5省 | D.东北和新疆 |
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南5省最优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
A.耕地质量和自然条件 | B.化肥效率 |
C.劳动力效率 | D.耕地面积 |
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 ( )
A.农业生产落后 | 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
C.机械化水平高 | D.气候条件优越 |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5日22时42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0月26日晚8时左右,位于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并且天空下起了“石头雨”,据此回答5-6题。关于此次地震和火山喷发成因的叙述及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生长边界 |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
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
读“天气系统图”,回答3-4题。下列气压场中,易出现上图所示天气系统的是
最能反映Q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该图阴影部分为“沿30°N的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图”,平行四边形内为与该区域对应的6 000米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N所对应的地面上N′,与M所对应的地面上M′相比
A.气压低 | B.气温低 | C.降水少 | D.光照少 |
有关M′、N′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地种植业发达 | B.N′地在冬季时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
C.M′地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 D.N′地是我国紫外线辐射最强地区 |
该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29—30题。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A.飞机场 | B.码头 |
C.火车站 | D.汽车站 |
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中心,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
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该图是世界四地的关联图,读图,回答26~28题。如果图中箭头①②③④表示我国的远洋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到达美国东海岸的航线 |
B.②表示到达日本的航线 |
C.③表示到达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航线 |
D.④表示到达韩国的航线 |
如果图中箭头a、b、c表示国际贸易中某农产品产销情况,该农产品是
A.小麦 | B.玉米 | C.水稻 | D.大豆 |
如果图中箭头b表示电子工业的转移方向,导致其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价 ②技术 ③劳动力 ④资金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