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这几天和爸爸闹别扭,原因是爸爸没给王威举办豪华生日宴。爸爸无奈地说:没想到现在不少中学生也攀比,比谁生日更豪华,比谁家有钱。对中学生攀比现象的看法正确的是
A.这说明家庭经济富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B.这说明现在的青少年都有爱慕虚荣的心理 |
C.青少年要克服盲目从众,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
D.全社会要给孩子营造没有攀比的社会环境 |
根据我国《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并应在经营场所明确禁售标志”。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 B.学校保护 |
C.司法保护 | D.社会保护 |
据报道,广东省某县工商局,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自行设立收费项目,自1997年1月起,向全县87家个体屠宰户按每头3元的标准收取“屠宰费”。这些被 “宰”的个体户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集体状告县工商局。为此,县工商局受到了严肃查处。该县个体户状告工商局的行为属于
A.民事诉讼 | B.行政诉讼 |
C.刑事诉讼 | D.海事诉讼 |
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的是
A.劳动保护 | B.教育和发展 |
C.社会文化保护 | D.道德品质的形成 |
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需要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为此我国专门制定了
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 |
B.《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刑法》 |
C.《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 |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材料一:人民网报道:铜梁县土桥镇初级中学八(2)班学生陈浩,年仅13岁,因打牌欠下同学的钱无法偿还,想到经营副食店的彭某可能有钱,就萌发抢劫杀人的恶念。以购买方便面忘记带钱为借口,将彭某骗出,用水果刀将其刺伤,抢得现金200余元。31日上午 10 时,彭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材料二:作者易绮丽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防治对策》一文中提到: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已成为我国刑事案件的主体人群,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总数的60%以上。其中14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某校七(1)班的班主任刘老师看到两则材料后大为震惊,意识到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刘老师为了成功的举办这次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根据下面的内容献计献策: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2)请你写出本次法制教育的活动形式。
(3)将自己在思想品德课中所学的有关法律知识整理出来。
(4)谈谈这次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