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 A.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
|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
|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
| D.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七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无疑是位先驱,反映了他的经历和见闻的名著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这部“奇书”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 B.《天方夜谭》 |
| C.《奥德赛》 | D.《荷马史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属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成就的是()
| A.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
|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D.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是()
| A.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B.承办上海APEC会议 |
|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
|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
|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 “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
| A.“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 C.第一个五年计划 |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