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号的意思是鋲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鋲铁也会绣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阿保机 | B.阿骨打 | C.元昊 | D.赵构 |
右侧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A.兴办洋务 | B.兴办学堂 |
C.停止科考 | D.结束帝制 |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火车轮船的传入 | B.大众传媒的兴起 |
C.有线电报的出现 | D.社会习俗的变化[来 |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
“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五四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