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西交通之路
(1)通这条“中西交通之路”的人物是谁?
材料二 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经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试举一位致力于唐朝对外交往的著名人物,并简述其事迹。
材料三 他率领的船队,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远洋航行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他”是谁?
材料四 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清高宗实录》卷550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德国时表示:中方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秉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联运亚欧两大市场,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造福沿途各国人民。……两国应该加强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9年4月1日,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英国伦敦第一次握手,第一次面晤。他们在会晤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但重新定位了双边关系,而且提升了双方对话机制,确定了合作重点,把中美关系引领到新起点。
——新华网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请回答:
(1)2009年是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多少周年?
(2)材料一反映中美两国关系达到怎样的新起点?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经历过一系列挫折,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二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有哪些不同点?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
(4)历史已今非昔比,中美关系发生这种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氳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了我;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 1987年11月,一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
材料三 2007年3月4日,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在台独分裂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一步。共同反对台独分裂行径,两岸同胞责无旁贷。我们愿继续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1)材料一中“郑氏”指谁?他有何功绩?闻一多作诗时,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其原因是什么?(2分)
(2)造成材料二母子长期分离的原因又是什么? 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了怎样的基本方针?(2分)
(3)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绝不容忍台独的立场?
(4)今天,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纪念辛亥革命,有何现实意义?(2分)
分析与探究(共7分)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
几位美国总统为切入点来探究美国的历史发展,请你参加。
【材料展示】:
排名 |
历次评选结果 |
|||
1948年 |
1962年 |
1977年 |
1984年 |
|
1 |
林肯 |
林肯 |
林肯 |
林肯 |
2 |
华盛顿 |
华盛顿 |
华盛顿 |
罗斯福 |
3 |
罗斯福 |
罗斯福 |
罗斯福 |
华盛顿 |
(一)、1948年以来,美国进行了多次“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下面是几次评选的结果。
(二)、19世纪末这个新兴国家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
【问题探究】
(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林肯在美国人心目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1分)
(2)华盛顿被称为美国国父,说说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1分)
(3)1933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新政有何意义?
【得出结论】: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简要归纳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
如图,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这两种交通工具分别以什么作为动力机?
(2)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3)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现象有什么联系?为此我们生活中应养成什么良好的习惯?
如图,回答问题。
⑴ 分别写出图中A、B两大洲的名称。
A:
B:
⑵ 从B至C之间,贩运的是什么?
⑶ 从C回A时,除了带回他们需要的经济作物之外,最主要还带回了什么?
⑷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