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
| 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
| 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
| D.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
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
|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
|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
|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
“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就要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可见抗美援朝这一决策主要着眼于
| A.打败美国侵略者,顺利解放台湾 | B.武装保卫意识形态一致的邻邦 |
| C.大力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 D.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
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谈判。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②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目的
③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④蒋介石认为淞沪会战必胜无疑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其中哪一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
| B.李四:说得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
|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
|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
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
|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