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该图源自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作品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的笔法,使画面辉煌瑰丽,其名称是
A.《播种者》 | B.《泉》 | C.《拾穗者》 | D.《自由引导人民》 |
19世纪晚期,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 | B.电气时代 | C.信息时代 | D.知识经济时代 |
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力推翻他”。这一思想出自
A.彼特拉克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卢梭 |
英国某文献颁布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该文献是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C.1787年宪法 | D.《人权宣言》 |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重要共识,通称“九二共识”,即
A.和平统一 | B.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
C.一国两制 |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