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 A.阶级立场不同 |
|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 D.社会性质的差异 |
恩格斯曾说“(希腊人)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下列因素中不能说明希腊为“其他民族无法企及”的是()
| A.城邦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公共政治事务 |
| B.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
| C.拥有史诗、戏剧、哲学等世界文化珍品 |
| D.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 |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有四位同学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有错误的是
| A.这里的“人”是指“城邦”中的男子 | B.这里的“城邦”实际是指公民集团 |
| C.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 D.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
|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
|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
|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
在古希腊政治文明的发展中,民主政治逐步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公民大会的权力不断提升,每一个公民都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下因素中与之具有直接因果关联的是
| A.港湾众多的地理环境 | B.经济文化交往 | C.自由平等的观念 | D.城邦公民的数量 |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古希腊民主开放的政治理念 | B.从侧面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情况 |
| C.形成的根源是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 D.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