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工农武装割据” |
| C.遵义会议 | D.七届二中全会 |
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两次成功的探索,其成功的共同之处为
| A.提出了工业化建设的目标 |
| B.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
| C.结合国情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 |
| D.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
|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
| C.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 A.一化三改 | B.多快好省 | C.综合平衡 | D.以粮为纲 |
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它反映出的实质是
| 品种 |
生产量 |
百分比 |
||||||
| 关内 |
东北 |
关内 |
东北 |
|||||
| 煤 |
25935 |
25398 |
50.5 |
49.5 |
||||
| 生铁 |
239 |
1702 |
12.3 |
87.7 |
||||
| 钢材 |
39 |
519 |
7 |
93 |
||||
| 水泥 |
774 |
1503 |
34 |
66
|
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近代中国出现了多元化经济结构,如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同时并存,这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①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②使中国社会性质特殊化
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④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多元化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