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说:“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是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据此判断,戈尔巴乔夫认为
A.冷战是全球化过程的重大挫折 |
B.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 |
C.冷战的主要责任在于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
D.冷战是美苏两国的主观敌意 |
达米安·格兰特提出:“如果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希冀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据此推断他的文学主张是
A.肯定浪漫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和想象 |
B.主张用现代主义手法反映社会现实 |
C.强调文学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 |
D.强调现实主义文学应注重细节描写 |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依据表格,结合所学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国家 |
数量(艘) |
||
1500—1599年 |
1600—1700年 |
1701—1800年 |
|
葡萄牙 |
705 |
371 |
196 |
荷兰 |
65 |
1770 |
2950 |
英格兰 |
— |
811 |
1865 |
欧洲合计 |
770 |
3161 |
6661 |
——安格森· 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 16世纪后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 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这个大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法则,有它的民族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地、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毛泽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
B.毛泽东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
C.毛泽东主张国共两党合作需要以民族主义为基础 |
D.毛泽东尊崇共产国际,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革命毕竟只是近代中国变革的一个方面,况且即使要全面理解中国革命的过程,不研究这一时期社会演变诸侧面也是不深不透的。中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而复杂的政治斗争,但它本身并不等同于社会变革,并不能代替对社会变革全局的研究”。据此判断罗荣渠在材料中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主张用文明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历史 |
B.认为应该用现代化史观研究历史 |
C.否认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必要性 |
D.反对单纯从革命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