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朱熹“格物致知”与王阳明“致良知在格物”两种思想主张解读合理的是

A.二者思想没有区别 B.“知”的本质是儒家伦理
C.二者思想完全对立 D.格物是致知的根本途径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仍然属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范畴
B.“三纲”、“五常”是宇宙万物奉行的准则
C.“理”推动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广泛传播
D.“理”使社会伦理化,伦理道德天理化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班固认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主要是

A.诸子要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
B.诸子为迎合统治者争霸需要
C.诸侯为了争霸战争求贤若渴
D.学术环境宽松并且学术下移

清代学者钱大昕说:“孟子言性善,欲使人尽性而乐于善;荀子言性恶,欲使人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说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由此可知,性善论和性恶论

A.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B.都主张人性是善的
C.为各国统治者采用 D.仅为教化百姓向善

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

A.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B.鞭策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C.鼓励学生要超过老师 D.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