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
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时间 |
结果 |
1832年以前 |
5%的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
1832年 |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
1867年 |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
1872年 |
施行秘密投票 |
1884年 |
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
1918年 |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
1928年 |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 |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有人指出:“从本质上讲,代议制民主的产生是西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直接后果,是资产阶级兴起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这表明代议制下()
A.政治服务于资本主义发展 |
B.资产阶级不关心政治发展 |
C.广大民众掌握了政治权力 |
D.普通民众脱离了政治活动 |
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
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 |
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 |
顾准曾说:“雅典还在变成工业和商业的城市以前就组成了一个单一城市领导周围比较广阔农村地区的国家。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个城邦的务农的平民,初期还算不上是城邦的公民。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前这些平民的处境是贫困而悲惨的。”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梭伦改革前的雅典平民不是城邦公民 |
B.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开始于梭伦改革 |
C.狭小的城市国家为雅典民主提供条件 |
D.工商业发展是雅典民主发展的基础 |
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 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 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 8%下降到14. 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