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
马克思、思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由此可得出()
A.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源泉 | B.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
C.自古至今西方国家一直崇尚民主 | D.罗马帝国曾扩展到英国版图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义务》中指出“处于国家领导地位的人应该具有这样的义务感:第一,他们不论做什么,都要符合公民的利益;第二,他们应该维护国家的整体,而不要为维护某一个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的部分。”罗马法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以西塞罗的观点评价古罗马法律,正确的是()
A.习惯法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有利于维护公民利益 |
B.《十二铜表法》是统治者自觉维护公民利益的表现 |
C.由公民发到万民法体现了维护国家整体的精神 |
D.经过不断发展,罗马法基本实现了国民平等 |
同属海洋文明,古希腊有法律但倚重民主,古罗马有自由选举但更崇尚法律,之所以产生如此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政治家的执政理念不同 | B.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 |
C.城邦体制与帝国的政治需要不同 | D.人文主义的弘扬程度不同 |
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人之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
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 | B.宗教皈依 | C.财富侵蚀 | D.文明同化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