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1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图2《秦朝疆域图》图3《元朝行省图》
A.图1至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
B.图2至图3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
“1977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是指 ( )
A.实施《义务教育法》 |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
C.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 )
A.科学发展 | B.科教兴国 |
C.和谐发展 | D.改革开放 |
通过观察下图可知,1978~2008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跃升的关键因素是( )
A.“教育大革命”的进行 | 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
C.《扫盲教育法》的实施 |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事业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