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朱悟者,皆发明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天和三年齐蒲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耒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成究其根本。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帝尚有阪采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日:“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荧。”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祢是。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敷所在供给。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寻致仕,卒于家。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丽骤问之/ |
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
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末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
D.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两骤问之/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
B.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道。
C.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
D.北周朝廷推行《周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正于是具阍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
(2)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昕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②,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③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②蒲:州名,今山西永济县。③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
B.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嗛:满意,满足 |
C.太尉自州以状白府白府:白孝德之府 |
D.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戢: 制止,管束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能为公已乱 学不可以已 |
B.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以乱天子边事 |
C.日群行丐于市 因击沛公于坐 |
D.且大乱,若何 |
罪且及副元帅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②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③无伤也,请辞于军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段太尉在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放纵手下的士兵强横妄为,当地节度使白孝德很忧虑,但却因为有汾阳王的缘故而不敢做声。 |
B.段太尉看见士兵胡作非为,主动向节度使请缨去制止士兵的暴乱行为。 |
C.士兵们在集市上蛮横无理的时候,太尉带人把他们逮捕并关押了起来,军营里一片骚乱,纷纷准备闹事,后来太尉带人亲自到军营说明了情况,事态才得以平息。 |
D.太尉在去军营与尚书会谈时,从维护尚书家族的声望出发,替对方着想,令尚书十分感动,从而对太尉肃然起敬。 |
读下面的文段,然后翻译句子。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翻译:(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雪竹轩记
[明]归有光
冯山人①为予言:“吾甚爱雪竹②,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③,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旷岁而不答也旷:时日多、久 |
B.因以名吾轩名:命名、取名 |
C.吾近卜筑盘龙卜:预料、估计 |
D.且使揭之楣间揭:标示、展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冯山人为予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
B.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吾尝终日而思矣 |
C.吾今老于此君幸于赵王 |
D.因书之以告别因人之力而敝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 |
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 |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性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 |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
译文:
⑵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译文:
⑶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毛遂自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1)脱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解释加点的词
(1)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2)使遂蚤得处囊中( )出自这篇文章的两个成语是
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荐"
古代诗文的阅读与理解
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幽深,深远 |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增加 |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归咎,责备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B.火尚足以明也 |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简略地叙述了华山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
B.作者详细写游后洞的经历,一是和后洞多自然美景有关,二是和作者此次游历探索的目的有关。 |
C.作者未能尽兴寻幽访胜,进一步领略奇景,是因为走到半途时,照明用的火把燃尽了。 |
D.作者用一个“悔”字,既概括了自己游历未能尽兴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故 观 于 海 者 难 为 水 游 于 圣 人 之 门 者 难 为 言 观 水 有 术必 观 其 澜 日 月 有 明 容 光 必 照 焉 流 水 之 为 物 也 不 盈 科 不 行 君 子 之 志 于 道 也 不 成 章 不 达(《孟子·尽心章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