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给我国文艺界吹来一股春风。要使创作之树常绿,必须不断地用活水去浇灌,去滋润,而这活水的源头就是火热的生活。作品要接地气又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坚持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文艺作品的旋律要始终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中国影视应该有传播主流价值的担当,也要学习国外影视的策划理念、制作水准、营销手段。传承创新徽剧、昆曲等传统民族艺术,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为文艺工作者多出好作品提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H市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从多方面入手,治理环境污染。 H市环保局等部门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加大对环保违法犯罪行为惩治力度;强化对污染物排放行为的监管,取缔关停小煤窑、小焦炉1319座,治理污染企业1407家;开展环境普及教育,广泛宣传环保科学知识,增强群众环保意识,为环保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加大河道蓄水治理、生态湿地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等。如今,H市天蓝,水清,绿树成荫,花草铺地,还老百姓一个碧水蓝天。
材料二 环保并不遥远,其实就在身边。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来守卫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少放一次鞭炮,少开一次车……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共同呵护绿色家园。
(1)结合材料一,说明H市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履行了哪些职能。
(2)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作为合格公民如何应对?
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某校高二学生以“改革”为主题收集到一些信息,其中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信息如下,请你根据这些信息回答相应问题。
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展开,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
(1)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春秋时期的晋国分成韩、赵、魏三国(为战国之始),故称之为三晋。后世所用三晋文化的晋或三晋则指现在的山西省。现在在山西省考古发现的西侯度文化、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崎峪文化,直到14000多年前的下丁川文化,成为中国旧石器时期原始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民族融合带来佛教在三晋的发展,它为山西留下云冈石窟与五台寺庙群,成为佛教建筑、石刻、雕塑上的艺术宝库。山西的戏曲历史悠久,宋金的社戏、元的杂剧、明清梆子都是主要剧种,影响深远。另外山西的醋、黄土窑洞、民间剪纸亦都表现了三晋文化的特色。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三晋文化”的特征。
2013年4月5日,海内外华人清明公祭轩辕黄帝。除了来自海内外的华人代表现场祭祀之外,海峡两岸的网友共同参与到“两岸网友网上联合祭祖”活动中。对此,有人认为,祭拜祖先是封建社会的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
请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评析上述材料。
某校高一新生军训期间要举行歌咏比赛。同学们将军训生活和歌唱内容有机结合,各自创作出自己班级独具特色的比赛形式。学校也为歌咏比赛提供了场地和设备,使得歌咏比赛进行的有声有色。
请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的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