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咏愁
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颈联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
《宋诗略》评论这首诗写愁“有神无迹”。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1分)
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诗中“望”字与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望长城内外”的“望”字作用一样,都起到的作用。(2分)
试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表达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8分)
寻春
王阳明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①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注] ①意到:估计(我)到近旁。颔联中“江鸥”的形象有何特征和作用?
王阳明的诗歌常将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请结合本诗说明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歌子南歌子
李清照吕本中
天上星河转,驿路侵斜月,
人间帘幕垂。溪桥度晓霜。
凉生枕簟泪痕滋,短篱残菊一枝黄。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翠贴莲蓬小,旅枕元无梦,
金销藕叶稀。寒更每自长。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言江左好风光。
。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李清照和吕本中都是南渡之人。“凉生枕簟泪痕滋”和“短篱残菊一枝黄”这两词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两首词的下阕都用了反衬的写法,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