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学而归,孟母方绩绩:纺织 |
B.宁能衣其夫子衣:使……穿衣 |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客:把……当作客人 |
D.孟子谢,遂留其妇谢:感谢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
①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②徙舍学宫之旁 ③孟母以刀断其织
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 ⑤妇辞孟母而求去 ⑥孟子谢,遂留其妇
A.①②⑥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各5分)
⑴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⑵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注]楮币:纸币蹇驴:跛驴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
B.又随笔写讫讫:完、罢。 |
C.惠之谷惠:恩惠。 |
D.止客宿止:留住。 |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 |
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 |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东割膏腴之地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不理睬他。 |
B.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的办法。 |
C.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人敬重。 |
D.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译文:
(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
译文: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充军机处章京 充:充当,担任 |
B.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辞:辞别 |
C.锡宝疏至,上诘和珅诘:责问 |
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第:只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B.驰以告和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C.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D.是锡宝所劾不虚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诤之臣的一组是( )
①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②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 ③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④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⑤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⑥家有瓮,焚谏草
A.②③④ | B.③④⑥ | C.③⑤⑥ | D.①②③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
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 |
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 |
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①,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相钦重雅:向来 |
B.帝命勒之于馆勒:收藏 |
C.淡然无营营:谋求 |
D.当时荣之荣:认为……是荣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复驾言兮焉求 |
B.王以荔有高尚之志去以六月息者也 |
C.荔乃制碑乃瞻衡宇 |
D.而居止俭素泉涓涓而始流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B.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C.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D.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⑵ 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⑶ 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斜线不得超过6处)
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诉之者多而谒之者众,莫如中书与三司天下之事分于百官而中书听其治要郡县钱币制于转运使而三司受其会计。(选自苏轼《决壅蔽》)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 |
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 |
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 |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 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 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 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 |
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