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a,A碱基数为b,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 )
①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碱基数=a
②A=T=b
③G=C=(a-2b)/2
④A+C=G+T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饲养方式 |
植丛中的动物 |
底栖动物 |
浮游动物 |
其他 |
|
鱼种a |
单养 |
0.42 |
0.12 |
0.01 |
0.45 |
混养 |
0.05 |
0.35 |
0.05 |
0.55 |
|
鱼种b |
单养 |
0.43 |
0.23 |
0.01 |
0.33 |
混养 |
0.40 |
0.12 |
0.04 |
0.44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 |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慢 |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无关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 |
B.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 |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 1 |
物种 2 |
物种 3 |
物种 4 |
物种 5 |
物种 6 |
物种 7 |
物种 8 |
物种 9 |
物种 10 |
||
甲类群 |
样本1 |
55 |
10 |
0 |
15 |
12 |
0 |
42 |
0 |
21 |
10 |
样本2 |
52 |
30 |
0 |
23 |
13 |
0 |
41 |
0 |
22 |
12 |
|
样本3 |
48 |
20 |
0 |
20 |
15 |
0 |
39 |
0 |
20 |
11 |
|
乙类群 |
样本1 |
33 |
40 |
12 |
40 |
0 |
10 |
25 |
11 |
15 |
22 |
样本2 |
35 |
60 |
10 |
41 |
0 |
12 |
30 |
14 |
17 |
21 |
|
样本3 |
34 |
50 |
18 |
35 |
0 |
11 |
26 |
12 |
16 |
19 |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