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外力作用 ②地壳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图中各类岩石形成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B.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
C.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
D.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报道,新疆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人到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据此回答题。
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

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B.属于人口流动
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 D.政治因素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题。

据图判断,C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中国东部
C.拉丁美洲 D.中国西部

影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题。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2008年9月10日,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读图,完成题。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种类少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

在城市化过程中(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