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有效性决定的。下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优势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对光的需求有区别 |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随之变化 |
C.若第4年发生火灾,其后的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不同 |
D.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恢复力稳定性提高 |
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现有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秃发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
B.秃发儿子与其父亲的基因型相同 |
C.杂合子Bb在男女中表现型不同,可能与性激素有关 |
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为1/2 |
假设控制番茄果肉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为显性。杂合的红果肉番茄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无性状分离
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在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个体
玉米幼苗绿色(G)对白色(g)为显性。若将杂合子自交产生的800粒种子随机分成2等组,其中400粒种子萌发后给予光照,另400粒种子始终生长在黑暗环境中,则800株幼苗中,绿色与白化的比例为( )
A.3:l | B.5:3 | C.3:5 | D.1:2:l |
已知玉米的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
A.测交后代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
B.玉米的有色、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C.玉米的有色、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D.测交后代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
科学家在一群小鼠中偶然发现了一种全身无毛小鼠(称作裸鼠)。通过杂交实验发现:裸鼠×正常鼠→正常鼠(F1),F1个体间自由交配,后代(F2)中裸鼠大约占1/4,并且雌雄个体比例为1∶1。F2正常鼠中与亲代正常鼠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A.1/3 | B.2/3 | C.3/4 | D.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