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行到31圈时,成功释放了伴飞小卫星,通过伴飞小卫星可以拍摄“神舟七号”的运行情况.若在无牵连的情况下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保持相对静止.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伴飞小卫星和“神舟七号”飞船有相同的角速度 |
| B.伴飞小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动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 |
| C.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加速度小于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 |
|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如图,(a)为一波源的共振曲线,(b)图中的a表示该波源在共振状态下的振动形式沿x轴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机械波在t=0时刻的波形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驱动力周期变小,则(a)图中共振动曲线的峰将向f大的方向移动 |
| B.(b)图中波速一定为1.2m/s |
| C.(b)图中a、b波形时间间隔可能为2.5S |
| D.(b)图中遇到宽度为2m的狭缝能发生明显的衍现象 |
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
,导轨电阻不计,与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相连。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有一质量为m、长为l的导体棒从ab位置以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v的初速度向上运动,最远到达a′b′的位置。已知ab与a′b′之间的距离为s;导体棒电阻的阻值也为R,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
A.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受到的最大安培力为
B.上滑到a′b′过程中电流做功发出的热量
C.上滑到a′b′过程中安培力、滑动摩擦力和重力对导体棒做的总功为
D.上滑到a′b′过程中导体棒机械能减小量为
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拉脱维亚馆的风洞飞行表演,令参观者大开眼界。若风洞内总的向上的风速风量保持不变,让质量为m的表演者通过调整身姿,可改变所受的向上的风力大小,以获得不同的运动效果,假设人体受风力大小与正对面积成正比,已知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最大,且人体站立时受风力面积为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的1/8,风洞内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H.开始时,若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倾斜时,受风力有效面积是最大值的一半,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后来,人从最高点A开始,先以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匀加速下落,经过某处B后,再以向上的最大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刚好能在最低点C处减速为零,则有()
| A.表演者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是g | B.表演者向下的最大加速度是![]() |
C.B点的高度是![]() |
D.由A至C全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做的功为mgH |
某同学在物理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下:地球半径R=6400km,月球半径r=174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0=9.80m/s2,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56m/s2,月球绕地球中心转动的线速度v=l km/s,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时间为T=27.3天,光速c=2.998×105km/s.1969年8月1日第一次用激光器向位于头顶的月球表面发射出激光光束,经过约t=2.565s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利用上述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则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利用激光束的反射s=c· 来算 |
B.利用v= 来算 |
C.利用 g0=![]() 来算 |
D.利用 =![]() (s+R+r)来算 |
温度传感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它能把温度的高低转变成电信号,通常是利用物体的某一物理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制成.电熨斗就是靠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温度的.电熨斗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上、下触点应是接触的 |
| B.熨烫棉麻衣物和熨烫丝绸衣物时,需要设定不同温度,此时通过调温旋钮调节升降螺丝 |
| C.常温下,上、下触点应是分离的 |
| D.温度过高时,上、下触点应是接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