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者”字和“也”字的意义和用法。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2.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道德经》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4.所以遣关守将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6.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 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C.羽遂见禽 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
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7.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9.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叔略有巧思,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朝廷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赠亳州刺史,谥曰襄。(《隋书·循吏》)
[注]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营构监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遇之礼:用礼节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太祖见器之功未就帝崩
B.高氏所诛拜汴州刺史,号明决
C.上降玺书褒美上悼惜久
D.叔略有巧思朝廷叔略所在著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9.翻译和断句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百 姓 为 之 语 曰 智 无 穷 清 乡 公 上 下 正 樊 安 定 征 拜 司 农 卿 吏 人 莫 不 流 涕 相 与 立 碑 颂 其 德 政 自 为 司 农 凡 种 植 叔 略 别 为 条 制 皆 出 人 意 表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3分)
②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可耳。”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连敖:接待客人的低级官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辱之曰当众
B.项梁败,又项羽跟随
C.为连敖,法当斩因为
D.今大将,如呼小儿耳授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及闻,自追之②诸将亡者十数
B.①何斩壮士②吾公以为将
C.①贫,钓城下②言
D.①次至信,信仰视②设坛场具礼,可耳
7.下列四组句子,分别属于表现人们对韩信或轻视或推重的一组是
A.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②饭信,竟漂数十日。
B.①俯出胯下,匍匐。②与语,大悦之。
C.①居麾下,无所知名。②如失左右手。
D.①追信,诈也。②不及以闻,自追之。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做平民时,生活贫穷,一个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饥饿不堪,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大为感激。
B.淮阴市中一个年轻屠户看不起韩信,说他人高马大,佩戴刀剑,实际内心懦弱,还让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被全市的人耻笑。
C.韩信先投奔楚军,追随项梁,后归顺汉军,都只是担任低级职务,难以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汉军中更是差点掉了脑袋。
D.滕公与萧何都是发现赏识韩信的伯乐。滕公救了韩信一命,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又都极力推荐,使韩信得到汉王的重用。
9.断句和翻译。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何 曰 诸 将 易 得 耳 至 如 信 者 国 士 无 双 王 必 欲 长 王汉 中 无 所 事 信 必 欲 争 天 下 非 信 无 所 与 计 事 者 顾 王策 安 所 决 耳
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①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②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②魏讽:魏相国钟繇的属官,曾图谋反,被人告发,牵连被杀的有几千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以粲貌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容貌)丑陋
B.自以为西伯可效法
C.下车即其甲卒修补,整治
D.著诗、赋、论、议六十篇流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疾免,卒于家西京扰乱,皆不就
B. 乃荆州依刘表士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 然好贤不能用故国危无辅
D. 收豪杰而用之强记默识如此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
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B.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C.博物多识,问无不对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D.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是王公之胄,被才学显著而且不以貌取人的蔡邕所赏识。蔡邕认为他家的书籍文章都应当送给王粲。
B.王粲借向太祖敬酒的机会,向太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袁绍喜爱贤才却不懂得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不能任用。只有太祖能招引贤才并任用贤才。
C.王粲对读过的道边碑文能背诵下来,而且不差一字。他观赏别人下围棋,棋局坏了,他能把坏了的棋局恢复原样。从中可见他的“强记”和“默识”(暗中认识)能力。
D.王粲天性擅长算术。但他在作算术的时候,只能大略的弄清算术的道理。
9.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3)
②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戴进学画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①。一时待诏② 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行古法入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③?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④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也、妇人御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⑤,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然进数奇,虽得待诏,亦坎坷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选自清·毛先舒《戴文进传》)
注释:①天纵:上天所放任,上天赋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
 ②待诏:官名,地位低微,以一技之长入宫听候皇帝命令使唤。
③糈:粮食。④指:这里指手艺。⑤缣素:供书画用的白色细绢。
10.对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入妙著:着色,上色
B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颔:点头
C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足:足够
D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御:佩带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戴进最终成为著名画家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②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③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④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⑤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也、妇人御耳⑥能徙智于缣素⑦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⑧锻工耳,而命意不朽
A.①③⑥ B.①⑥⑧ C.⑤⑥⑦ D.⑤⑥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进原是个出色的金属工艺家,由于人们对这一民间工艺并不重视,他的许多精美的制作竟然被扔进炉子熔化了,戴进见了十分失望、难过。
B.戴进改而学画,艺成之后,名高于同时的画家,却受到皇帝近侍画臣的妒忌、谗毁,而以“穷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作者对这位平民出身的艺术家的坎坷不遇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C.本文选取了两件事概述戴进荣辱升沉的一生,一是宫殿进图,技高被妒;二是徒智嫌素,名高一时。文章精于剪裁,颇有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效果。
D.文中所写两事,徒斯嫌素发生于前,宫殿进图演绎于后,作者却先写后者。之所以用倒叙式结构,是因为宫殿进图乃戴进一生中重大的转沂,从此画家命运有了转机。作者先叙后事,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倒叙式结构的采用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

(2)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

(3)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