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2.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羽本纪》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5.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6.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7.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失。与人交,无畛域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平生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岁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①【注】畛域:范围,界限。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风:教诲,告诫。 |
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通“较”,计较。 |
C.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 第:如果,假若。 |
D.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 遇:际遇,机会。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氏家族原本富甲一方,但是到了先君戴硕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只能靠在私塾教书维持生计,先君因此尝尽人间辛酸。 |
B.先君戴硕虽然是穷苦的读书人,但是对劝人做善事一直孜孜以求,娓娓不倦,许多人都立即感奋相应,马上改过,他也因此欢喜难眠。 |
C.先君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一生坎坷不遇,因此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
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于穷困忧患,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怀念和悲痛之情。 |
把文中划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
译文:
(2)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旣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効。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踰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史•史万岁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周、齐战于芒山值:恰逢 |
B.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次:驻扎 |
C.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表。坐:定罪或因犯……罪 |
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诣:拜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尉迟迥之乱也②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 |
B.①万岁以水陆阻绝②尔殊绩以谋反伏诛 |
C.①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②汲者得之,以言于素 |
D.①其戍主甚骁武②素大悦,上其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万岁十五岁时,北周和北齐交战,双方旗鼓正相望时,史万岁就预见北周要失败。 |
B.史万岁随梁士彦前往征讨尉迟迥,在冯翊驻军,弯弓射雁,让三军无不心悦诚服。 |
C.史万岁以配敦煌,勇武的敦煌戍主令其骑马射箭,见果有功底,开始对史万岁友善。 |
D.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听说对方隋朝将领是原来的敦煌戍卒史万岁,害怕而领兵退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盲 者 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日:“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日:“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日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嚎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判断 |
B.治乱之故不能识治:治理 |
C.间诣余言诣:拜访 |
D.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第:只 |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其谁非肓也其孰能讥之乎 |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C.而不知不肓者之尽盲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肓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
B.肓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
C.文中说的瞍、朦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无所适从、跌入陷阱而不能自省。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僧侠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及至,又前进。日已昏夜,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于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良久,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劄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于阶下。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即成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蜡。僧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匹,垂泣而别。(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九十四豪侠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与连镳连镳:同路,一起走 |
B.有顷布筵,具蒸犊具:完完整整地 |
C.韦引弹,意必中引:发射 |
D.飞飞倏忽逗闪逗:挑逗,戏耍 |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僧但言且行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
B.①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C.①与老僧除得害乎②生三人,公与之母 |
D.①赠绢百匹,垂泣而别②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僧与韦生言谈“本无好意”,只是后来由于韦生技艺高超,僧才改变主意,善待韦生。 |
B.韦生五次弹射僧,僧却说“郎君莫恶作剧”,说明僧从善之心已定,并没有意识到韦生弹射自己是先下手为强。 |
C.僧让自己的义弟出来见韦生,既是对韦生的尊重,又可表明自己“欲改前非”的心意。 |
D.僧不忍杀子除害,寄希望于韦生,然而韦生也敌不过飞飞,僧不由得怅然认命。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 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让:责备 |
B.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
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坐:因为 |
D.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侵:相貌丑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其已为大将军后将军必为太尉 |
B.武安侯以王太后故非痛折节以礼屈之 |
C.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
D.天下吏士趋势利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
B.田蚡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
C.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
D.武安侯田蚡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