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从经济发展到政治生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经济将从要素与投资驱动更多地转向改革与创新驱动——以市场改革开路,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运用法治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结合以上信息,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2)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你认为如何才能切实贯彻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
习近平在会见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德行善、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的意义。
作为一部梳理中国历史廉政文化的大型纪录片,《鉴史问廉》一开播就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部分评论摘录如下:
题材严肃的纪录片,“消化”起来并不晦涩。一个个动人的历史小故事,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楹联诗词,悄然间将“不想腐”“尚廉洁”的理念吹拂入心。回应解答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明晰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校正自己崇廉尚法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形可视的影视化表达,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也更爱看。它有政治的热度、文化的温度、历史的厚度,反映了我国社会当下的作风新状态、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鉴史问廉》成功的原因。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繁荣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但是这条大走廊却在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落差巨大,使整个经济带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指出:优化亚洲区域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发展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通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要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
材料二: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 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但是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和挑战: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但是总的说来,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广东在扩大开放和加强合作中发掘自身特点,找准定位,树立信心,发挥比较优势一定能在竞争中有所突破。并决定把从内外竞争中突围作为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 的关键。战略思路科学合理,广东省已经全面布局,逐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应该如何突破“经济凹陷带”的制约。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的战略思路为什么是科学合理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曾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1万 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 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 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1)结合 材 料 一 分 析,相 关 部 门 和专 家 是 如 何 坚 持 一 切 从 实 际 出发 实 事 求 是的 ?
(2)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针对当时党的实际情况,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