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1月18日《申报》有这样一篇报道: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是
| A.外国商品物美价廉 | B.洋务运动初见成效 |
|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 A.隋朝的科举制 |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 C.元朝的行省制 | D.明朝的内阁制 |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
|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
|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
|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 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
|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
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
| 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
| 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
| D.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
| A.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
|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
| C.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
| D.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