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一带正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经B、C点运动到D点,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点的电场强度一定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 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C. CD间各点电场强度和电势都为零
D. AB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CB两点间的电势差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
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
C.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
D.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下 |
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
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
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
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 |
44.0 |
62.0 |
81.0 |
100.0 |
110.0 |
168.0 |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 tan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BC="3"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B. 可以求得CD=4m
C. 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125 m
D. 可以求得OB之间的距离为12.5 m
如图所示,选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小球以v0=20m/s、加速度为a=-5m/s2,从A点沿光滑斜面一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斜面长L=40m.求小球经过斜面中点C需要的时间( )
A.2s | B.6.828s | C.2.586s | D.1.172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