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
|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
|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
| D.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现象。下列政治制度与此相关的是( )
|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特点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 ④选官与考试始终紧密结合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英、法、美、德四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成熟的民主政体 ②都实行代议制
③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体现分权制衡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法、德两国是“一战”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国。德国首先向法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在宣战之前,双方需要经过的合法程序是( )
| A.德国:首相经皇帝同意后宣战; 法国:议会提出法案,总统同意后宣战 |
| B.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
|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 法国:总统提出法案,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宣战 |
| 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 法国:总统经议会同意后宣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