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提倡学习手工技艺,鼓励葡萄酒、橄榄油出口;
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制定“遗嘱法”,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材料三 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 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梭伦改革的评价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材料五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差异?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象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19世纪后期,中国的志士仁人为实现这一“最完美的政治设计”进行了怎样的实践?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有人认为“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请运用史实对此进行批驳。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王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
(3)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4)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好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好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请回答:(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概况材料二中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从中你有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美国国民,为建设更完美之合众国,……并谋今后国民永久乐享自由之幸福起见,爰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如下:
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第二项: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 人所需之资格。……第三项:合众国参议院由各州州议会选出参议员二人组成之。……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
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
材料三:美国宪法不仅确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种妥协精神,达成了各阶层共享政权的约定。宪法不仅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而且在实施中也变成了一种妥协的机制。这种在确定原则框架内反复发生的妥协,构成了美国宪政的突出特点,也使它能够适应复杂多样、变化不定的社会形势。正因为如此,美国宪法具有了恒久的魅力。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部宪法的主要相同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部宪法制定的直接原因有何不同?在政体上有何差异?
(3)除上述不同之外,从材料一、二中你还可找出什么不同点?
(4)两部宪法的命运怎样?材料三认为美国宪法最突出的魅力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