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人们普遍的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
C.“驱逐倭寇,还我山河” |
D.要和平争民主 |
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了一幅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当时其中的“国敌”“国贼”最主要是指()
A.日本、吴佩孚、孙传芳 |
B.美国,蒋介石 |
C.日本、汪精卫 |
D.日本、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 |
《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住宅区变得空荡荡,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有可能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上海的原因 |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洋务运动的兴起 |
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忠于国家和法律。这表明当时法国建立的是()
A.君主专制政体 | B.共和制政体 |
C.君主立宪制政体 | D.等级制 |
伯里克利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积极公民,而是私人。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是()
A.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民主 |
B.是十分公正公平的民主 |
C.从事脑力劳动者的民主 |
D.雅典居民的直接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