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唐书·柳冲传》称:“隋承其弊,不知其所以弊,乃反古道,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士族制度的衰落 B.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C.科举制度的推行 D.士庶等级差别消失

下图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四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这种建筑

A.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
B.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性
C.符合尊卑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礼法
D.是古代小农经济下的普遍建筑样式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的美景。此诗体现了

A.魏晋时期社会祥和安定 B.当时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C.山水诗朴实恬淡的特点 D.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有学者认为,“君主握有对一切政务的最后决定权和否决权,但一般不直接统领百官,处理政务;宰相……原则上只是‘助理万机’”。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设左右丞相 B.西汉分设中外朝
C.隋唐实行三省制 D.北宋设参知政事

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要,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

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的失败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