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 B.内心自省 |
C.行万里路 | D.读万卷书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 )
A.勤俭节约 | B.天人感应 |
C.重农抑商 | D.格物致知 |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属于()
A.春秋时期孔子的天命观 | B.战国时期苟子的自然观 |
C.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 | D.宋朝程朱理学 |
西汉时贾谊上书《治安策》,建议汉文帝以礼、义、廉、耻的道德律来矫正社会上崇势尚利的颓风。这一主张体现了()
A.儒家学说 | B.法家学说 |
C.道家学说 | D.墨家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