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
| 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
| 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 |
历史上时常会出现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①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②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新航路的开辟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② |
某同学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
|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
|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
图是一幅题为《重点攻势》的漫画,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
| B.使我军逐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
|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 D.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 |
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奏朝廷,创办“求是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培养“既通西学,又切时务”的人才,促成了安徽教育的变革。据此判断,当时该学堂
| A.宣告了安徽文人苦读经书以求仕途道路的封闭 |
| B.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 C.传播了西学,加快了安徽近代化的进程 |
| D.致力于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
2010年9月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