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思成主要大事年表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1912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1914)就学。
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
1924年,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
1928年,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1930年,和张锐参与天津市规划,以《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获奖。
1931年,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任法式部主任)。
1932年,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
1944至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二战末期,建议盟军空袭避开日本京都和奈良,千年古都得以保全。
1946年,赴美国讲学。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48年,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
1950年初,多次上书政府,挽救了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北海及团城。
1953年5月,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1)根据材料,概括梁思成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思成取得突出贡献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光明在哪里?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材料二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三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
(2)材料二中说毛泽东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创造的民主革命道路指什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毛泽东思想在什么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请列举两篇毛泽东所撰写的构成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论著?
(3)概括材料四中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
(4)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78年他在统一人们思想和理论探索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重点的变化?
(4)材料四中认为“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5)材料四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1)《天朝田亩制度》封面上的“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镌,雕刻。这里指出版)”中的“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2)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材料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四“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分)
(5)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青岛百年前还是海滨的一个小渔村。1891年,清朝大臣李鸿章来到青岛视察,并奏请清廷颁发“上谕”,决议在青岛设防。翌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奉命率兵进驻胶澳,从此揭开了青岛建置新纪元。目前,青岛市已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和国际化大城市。阅读以下有关青岛的材料,完成问题:
图1
图2 20世纪初青岛总督府
图3 今日青岛
(1)简述图1反映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2)从图2、图3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青岛怎样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对联一:“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对联二:“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对联三:“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对联四:“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请完成:
对以上四副对联,你有何认识?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其中胜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