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说:“窃闻与日本议和,……天下震动”。需“迁都”“练兵”,以备日后“不必割地”、“可以言战”。时隔四年后他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言”,应“特置制度局于内廷”,并提出“国政之立,皆以为民”的主张。康有为维新思想前后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时局发生变化 | B.变法遭遇挫折 |
| C.朝廷极力阻碍 | D.皇帝软弱无能 |
一个俄国士兵说:“我们仍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这里即将爆发的“革命”,指的是
|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
|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945年8月,出兵东北的苏联红军要求中共军队迅速进入并控制东北,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同时,美军在中国华北沿海港口大举登陆,协助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竞争的国际背景是
| A.国共重庆谈判破裂 | B.美苏冷战序幕拉开 |
| C.美苏战时同盟完全破裂 | D.美苏战后合作开始 |
有海外学者指出,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设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体现了国家从根源上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这“两日”分别是
| A. 8月15日和12月12日 | B. 7月7日和9月18日 |
| C. 9月3日和12月13日 | D. 9月2日和12月12日 |
右图为1942年宋氏三姐妹参加重庆市民献机报国仪式。1941年,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向全国推广“一元献机运动”。张治中给全国国民兵团第一次献机仪式写下如此标语:“立体战争、空军第一、愿我同胞、献机救国。”这一运动反映出
| A.国民政府尝试动员民众力量巩固国防 |
| B.国民政府开始认识到空军的重要性 |
| C.国民政府借献机运动搜刮民财 |
| D.中国空军摆脱对美苏军事机援助的依赖 |
邓小平说过:“如果有同志参加过十年苏维埃时期的内战,就会懂得…都是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中作战。敌人的方针就是要扭在苏区边缘和苏区里面打,尽情地消耗我苏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陷于枯竭,即使取得军事上若干胜利,也不能持久。”这说明
| A.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 | B.军事上的胜利没有意义 |
| C.资源枯竭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