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对该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 A.诏敕须经凤阁审议通过方合规制 |
| B.三省机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权 |
| C.三省机制只是皇权之下的相对民主 |
| D.皇帝权威受到挑战并被破坏 |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
|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
|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
|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 A.“扶清灭洋”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
|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
|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
|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
中共十四大相对于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 A.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
| B.强调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
| C.提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
| D.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其条件的实质是
| A.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 | 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
| C.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 | 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