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 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
C.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结束 |
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这是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事实证明,中国有能力认识太空、征服太空,探寻宇宙的奥秘。能证明中国载人航天有“能力”的最早时间是
A.1964年 | B.1970年 | C.2003年 | D.2013年 |
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A.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 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
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 |
在第36届(2011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由国防科技大学发明的“天河一号”,其峰值性能和实测性能两项指标双双超越美国的“美洲虎”(Jaguar)系统,位列世界第一,实现了“天河一号”从亚洲第一向世界第一的重大跨越。这反映出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 B.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
C.计算机性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
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9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原子弹爆炸 | B.“东方红一号” |
C.“天宫一号” | D.“神舟5号” |
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