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8分) 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7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列颠财产每日都处于危险状态之中:我们的人每日都可受到侮辱;我们的君主已经在他所派的代表律劳卑身上受到侮辱;我们的产业可能被瘫痪;我们的税收可能每年遭受四百至五百万英磅的损失。(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材料二史学家黄仁宇说:在西方与中国针锋相对前夕,清朝已未战先衰。史学家戴逸认为:“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
材料三《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目录。。。。。。
前言后鸦片战争时代,别扭的姿态和梦中的自慰。。。
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
维多利亚女王VS道光皇帝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黄仁宇和戴逸的观点有何共同点?这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有何关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满足其“单相思”的。

今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请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述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
(4)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材料五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2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材料四

材料五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 如何评价这一基本经济思想?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产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
(3) 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什么特点?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5)材料五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