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男子终生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
某班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建模表示研究结果 |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 |
C.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
D.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的最适宜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 |
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双球菌做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 |
B.该实验证明了S型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 |
C.第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 |
D.第3组与第4组进行对照可说明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正常R型菌转化成S型菌 |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
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逻辑斯谛增长 |
B.导致种群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的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
C.一般情况,食物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
D.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 |
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
杂交组合二 |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
杂交组合三 |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
A.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
B.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C.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