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通过互联网推出了其公益之作《穹顶之下》,聚焦大众熟悉又陌生的雾霾问题,成为2015年首个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现象级视频。有关专家称,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是造成严重雾霾的根本原因。今年1月1 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新环保法将对环境违法行为作出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损害赔偿、行政拘留等规定,同时也将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管职责作出严格规定。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
材料二:2014年,环保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 呼吁全社会每个人自觉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空气质量。比如尽量乘公交出行,或步行、骑自行车;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循环利用物品,参与垃圾分类;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养成节电习惯;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等。同时,公众应自觉助力,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公共治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在治理雾霾方面是如何作为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强调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材料二:上班“淘宝”、炒股、打牌,午休时间和朋友小酌几杯,端午发串粽子、中秋发盒月饼……这些曾被认为是司空见惯的“小事”,如今却成为广大干部严守底线的“行为禁区”,甚至可能会因此被中纪委官网点名曝光。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施行以来,官网已通报批评了上千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不少干部慨叹,“官不好当了”。有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不收礼不吃请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有的以差旅费报销太严为由,该出差的不出了,该下乡的不下了;甚至有的离开宴请吃喝,就不知道该怎么工作了。不贪不占,但也不干事了。一些人觉得“当官没劲了”。有网友评论:“当干部不容易,事业才会有希望;当干部不舒服,老百姓才会更舒服。”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网友观点的合理性。
H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2013年的核心工程。2013年初,市政府编制了《民生发展纲要》,提出了方向性要求,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并出台了多项措施来稳就业惠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2013年,该市政府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并组织干部深入实践,倾听百姓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听取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建议,为群众办实事,有力地推动了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H市政府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对人民负责原则的?
福州市某同学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条街道。但是,由于有商家经常把污水直接排放在路面上造成路面积水,常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他找到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在人大代表的督促检查下,有关部门克服困难,使这条“要命路”变成了安全道。
(1)上述材料中,该同学是通过什么渠道行使监督权的?对我们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有何启示?
(2)你认为该同学还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渠道反映这一问题?
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建设和谐文化?
材料二:俗话说:“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问题(2)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情境一:同学们通过新闻了解到:2014年,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注定要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这一年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从“防过热、防通胀”转向“保增长、控物价”,再进一步转向“保增长、扩内需”。特别是11月份以后,扩大内需的政策不断出台,从财政货币政策转向到4万亿元投资安排,从解决企业困难到部署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到调整部分产品关税,从增值税转型改革到燃油税费改革,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历史罕见。
情境二:2008年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着世界各国的企业,我国的企业也深受影响。江苏某企业围绕“如何生存、如何生存得更好"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找出了一些对策。该企业负责人说:“我们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一个产品的质量不是表现在产品的主要部件上,而是表现在那个产品不起眼的部件上,表现在它的售后服务上。如果细节问题处理好了,那整个产品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请回答:
(1)用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一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调整的原因。
(2)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简要解释这段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3)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一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调整的原因。